资讯中心
一个汽车塑料人的传奇:徽商杨桂生
发布:2010-06-19 02:56:28 浏览:954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桂生

   他确实有天赋,高考时的一场大病,让这个数学一向满分的学生转投化学门下,成就了中国第一个工程塑料博士; 
   他确实有想法,大学毕业放弃德国深造的机会,报考中科院研究生,要到北京看看改革开放的变化; 
   他确实有胆识,拿着向单位借来的2000块差旅费,就敢到上海创业,十六年后已能“点塑成金”; 
   他确实有魅力,看似儒生般温润平和的外表下,蕴藏着如山的魄力、如火的激情。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科技精英,中科院和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除去这些光环,杨桂生依然是一个需要仰望的人。
保送德国深造,他不去 
    也许是“家学渊源”,作为生产大队会计的儿子,杨桂生很早就显示出数学方面的天赋。“我的数学成绩一直是100分,但高考考砸了。”原因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当时高考数学的满分是120分,带着42摄氏度的体温应试,杨桂生仍然考了一百零几分。 
   “数学没考好,化学成绩却接近满分,大学自然选择了化学专业。”就是这个选择,改变了杨桂生的命运,可以说也推动了中国材料产业的变革。 
    在合肥工业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杨桂生并不是一个课堂上的好学生——当班长的他喊过“起立”、“坐下”,他总是想办法溜出教室,到图书馆去看书。虽不怎么上课,但杨桂生的成绩一点也不含糊。 
   “一到期末考试,我就很风光。”杨桂生说,那时候好多同学包括女生都要围着他转,因为已把课本吃透的他,考试题目能“猜”到十之八九。大学毕业,杨桂生的成绩单上,数学物理都是满分,并且四年总成绩全校排名第一。对于这样一个尖子,学校可保送他去德国留学。 
   “我考虑考虑吧。”面对别人争取都争取不来的机会,杨桂生的回答出人预料,而让人更加不解的是他接下来的决定——在国内考研。 
    1984年,改革开放春风渐起,杨桂生“想去北京看看改革开放到底什么样子”。于是他的目标直指中国最顶尖的科研机构,报考中科院化学所硕士研究生。其实那时的杨桂生心里还揣着另一个梦想:“中国人没得过诺贝尔奖,这个梦要由我们学化学的人去圆。”
32岁当上研究员,他却弃学从商 
    对于勤奋而又有天分的杨桂生来说,考上中科院的研究生并不是什么难事。来到北京,来到化学所,他仍然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我一直当班长,到了中科院化学所又做研究生会主席,到现在同学还都叫我‘头儿。’”1987年,他组织了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院校的研究生,与来访的诺贝尔奖得主交流座谈。当时,活动还被《人民日报》在头版进行了报道。“那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内主流媒体上。”回忆起往事,杨桂生仍颇为得意。 
    其实在中科院,杨桂生的“骄人战绩”远不止于此——1990年毕业,成为我国第一个工程塑料博士;1992年,不到30岁的他评上副研究员;两年后“转正”,当时全国范围内45岁以下的研究员屈指可数,32岁的杨桂生就是其一。 
    此时,一条平坦顺直的事业之路本已在脚下铺开,但杨桂生的选择又一次让众人大跌眼镜,他要“下海”。 
   “如果成果都锁在抽屉里,没人搞转化,这账算不平啊!”杨桂生弃学从商,并不是“拍脑袋”的决定。1990年,他拿到当时国家计委的科技攻关项目,240万元的科研经费绝对是天文数字,这笔钱让当时的杨桂生“诚惶诚恐”。 
   “我们只用了几十万元就完成了项目,零头都不到。”但几十万元也不能就这么花了,成果不转化,就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杨桂生认为“账不平”。如果说父亲一辈子脑子里装的都是生产队的那本小账,30出头的杨桂生已经在算国家的大账了。 
    一个人,2000块钱差旅费——杨桂生毅然决然去了上海创业,留下背后一片议论之声。
为中国制造减负,他要以塑代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下海”的人多,“溺水”的也不少。作为第一个到上海创业的博士,杨桂生自己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地方政府给他60万元贷款,搞工程塑料的产业化。虽然得到政府认可,但他知道做企业没有客户和市场不行。 
   “刚去上海的时候,卧铺下面带的都是成箱的二锅头。”初涉商场,满脑子化学方程式的杨桂生急需提高情商,“第一课”就是喝酒。 
   “有时候,客户对产品认证的速度就取决于你喝了多少酒。”别看外表像个“书生”,自诩“山里人”的他酒量大、酒胆也大,最多的一次喝了一斤多二锅头。生意虽谈成了,人也因为胃出血送进了医院。 
    谁都知道,如果不是技术过硬、产品一流,酒喝的再多也没用。杨桂生给自己的企业取名“杰事杰”,意思是“杰出的人做杰出的事”。十余年时间,杰事杰已拥有150项专利技术,研发的玻纤增强AS合金材料等十余项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大提升了我国工程塑料技术水平,公司销售和资产年增长率均超过50%,成为国内工程塑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如今的杨桂生已经把曾经对诺奖的憧憬变成与诺奖得主在产业上的合作,并非功成名就不思进取,而是商场的历练使他更加实际。在他看来,中国的科学家应该更多的解决现实问题,像袁隆平、钟南山那样,“只要中国人都富了,一百年以后再拿诺贝尔奖也不晚。”杨桂生现在的目标就很明确,他要开发出满足各种需要的工程塑料,以塑代钢为中国的制造业减负。
企业里面带博士,他敢“辞”掉学生 
    杨桂生的经历很充沛,司机因为不能适应他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的工作时间,两年内换了3个。“现在给我开车的是退役的武警。”杨桂生说,“这个工作也只有特别能战斗的武警才能熬得住。” 
    杨桂生的时间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一管理企业,三分之一参与社会活动,还有三分之一干他的老本行——搞研究、带学生,兼职中科院化学所和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做杨桂生的学生可不容易——别人发表两篇SCI论文就能参加答辩,而他却要4篇,达不到他的要求还可能被“辞退”。
   “我有一套办法管理他们,而且管得心服口服。”杨桂生的办法就是项目制——每周总结,每月评比,进度监督。“前两名会有奖金,最后一名我要找他谈话。”杨桂生的制度中还规定,连续六个月排名最后给一次警告,连续九个月都老末就要走人。 
    “中科院化学所我是第一个敢辞学生的。”作为导师的杨桂生说一不二,曾有个学生因为达不到他的要求而被辞退。“很多人觉得辞掉学生,自己面子上不好看,但我问心无愧。”
虽已超越人生目标,他仍有一些心愿未了 
    杨桂生说小时候的人生目标就是子承父业,当个大队会计。“现在早就超越了我的梦想,所以一定要知恩图报。”于是他经常会想想这一路上都有哪些人帮助过自己,哪些人又需要自己的帮助。
    2007年,杨桂生成为科技部首批火炬计划创业导师,负责辅导两个创业企业,他将管理企业的心得倾囊相授,“批评他们的时候也很不客气”。而看到这两个企业的成长,杨桂生比看到自己的企业发展还高兴。
    除了帮助一个人、一个企业,杨桂生心里还装着更多的人,更大的事——设立基金支持癌症研究、鼓励技术创新、扶持青年创业……
   “我现在46岁,希望能再活46年。”他说,如果企业搞好了,不需要自己在一线打拼的时候,会专心慈善,“做更多的事回报社会”。 
   “这个人的社会作用是什么?”杨桂生现在最看重的是这一点,“将来我的墓志铭上应该有这一条,而不仅仅是发表过几篇论文。”

——人物档案——

杨桂生
   杨桂生,男,196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安庆市潜山县人,1990年3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科院化学所及多所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杨桂生博士长期致力于工程塑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使落后发达国家20年的中国工程塑料技术水平有了大大的提升,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打出了“中华牌”,成为我国“工程塑料之王”。公司产品成为海尔、大众、三菱等著名企业工程塑料的技术和选材依托,每年为国家降低成本5亿元,节约外汇1.7亿美元。公司成立以来,销售额年均增长240%,资产规模年均增长324%,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
  作为新材料领域代表性企业,公司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包括“首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首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等各种荣誉,是上海市和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第一家获得高新技术上市资格的企业。1999年12月,公司通过中国证监会组织的“双高”认证,成为当时上海市和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目前,杨桂生博士已发表专著一部,论文50余篇,完成5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8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杰出星火带头人”、“中国化学青年化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杰出青年奖”、“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精英奖”和“1998-2000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27岁成为我国首位工程塑料博士,32岁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破格提拔为研究员。获第十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被国内权威媒体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 
    杨桂生现为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及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20余项。完成专着1部,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3件。 
    杨桂生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香港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等重大奖项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十大科技精英”、“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关阅读——

工程塑料: 
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尺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钢铁时代,杨桂生认为每次材料革命,都成为人类文明飞跃的杠杆。一种更新的材料有望使钢铁风光不再,这就是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尺。
    作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992年成立的上海杰事杰公司专门从事工程塑料及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经过17年的发展,杰事杰不仅成为我国工程塑料行业翘楚,更终止了外国材料在国内市场的垄断,使落后发达国家20年的我国工程塑料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并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叶文榜